当前位置:女婿小说>其他小说>白云深处有为家> 分卷阅读202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分卷阅读202(2 / 2)

“送出去?”林素管家没想到,老爷会这么做:“都送?”

“都送!”吴有为一挥小细胳膊:“除了粮食,再一家送十匹细棉布,百匹粗棉布。

第144章捐献,进城,买粮

“那..安济坊呢?”林素管家想了想,提了个建议:“不如送一批药材过去?山下吴家药房进来的药材可不少。”

那么大个药房,病人没多少,药材不少。

药材这个东西,最多保持三年,药效就会流失,最佳使用的时间就是两年内。“行,采购一批药材,送安济坊去。”吴有为道:“既然送了,那就再送十只光猪,以及新回来的粮食的四分之一,送去给居养院;咱家盖房子不是有一些好木料么?送去漏泽园,再各家送上一百两银子。”

“这也...太多了吧?”林素管家觉得做好事不用这么拼吧?

“不多,我这一年福气多多的,分一些出去,求个善缘。”吴有为道:“听我的吧。”

“好吧,我这就去安排。”林素管家点了点头,他也觉得老爷的福气不小,自从出孝之后,他来了家里,老爷这运道杠杠的。

吴有为摸着下巴看树荫下已经打苞要开了的菊花。

古代的统治者为了标榜自己施行的是仁政,大都会对社会上的流浪乞讨人员进行照顾,而且出台了相应的救济政策和具体措施。

时代不同,措施有别,可谓五花八门,但是这些做法,的确给那时的流浪乞讨人员极大的帮助,帮助他们当中不少人度过了饥饿和寒冬。

这种行为一直到唐朝才形成专【门的机构。

后来经过北宋、南宋和元朝的完善,到了明朝,已经有了很细的分化。

一直到明朝,这种机构已经成熟,英宗天顺元年间就下诏,要每县设养济院一所,支米煮饭,日给两餐,器皿、柴薪、蔬菜等均由政府设法措办。

有病的拨医调治,死者给予棺木安葬。

天顺六年五月,责成户部在顺天府大兴、宛平县设养济院各一一所。

于是就形成了一定的区分细化,场所都是有名字和规制的...。

养济院就是留孤寡老人的地方;

育婴堂相当于现代的孤儿院;

安济坊是看病、留病患的地方;

居养院留的都是穷苦的流民、灾民;

福田院则是各地寺庙所设,留般老幼贫疾之人;

漏泽园,创始于宋元丰间,立为埋葬之所,取泽及枯骨,不是有遗漏之义也。

明初,朝廷令民间立义冢,敛四野骸骨孤魂。

到了天顺四年,英宗令郡县皆置漏泽园,使人入土为安。

这相当于国立的慈善机构,他要捐钱捐物,自然是给这些地方最合适。

而且它们直属朝廷,有人捐款捐物,都是有记录的,又是个清水衙【门,基本上杜绝了贪污腐化。

且古代人迷信,这种做善事的地方,他们不敢使坏,最起码,管理它们的官员们都是心地善良之辈,不是心地善良之辈也不可能在那里干长久啊。

所以吴有为才会这么大方,送东西,就要送给需要帮助的人。

吴有为以为很快会有消息,结果过去了五天了,还没人送来消息,也没人来找他。

倒是吴家村的人,打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

女婿小说